正常(更新中,待更新数量2)
10家问题(更新中,待更新数量169)
118家停业(更新中,待更新数量1563)
286家跑路(更新中,待更新数量184)
1家大家都知道,上周北京证券交易所已经正式开张了,当日A股还出现了抽血效应,北交所上市当日,全线大涨,个股涨幅最高超过了500%。北交所的成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北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它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北交所大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的核心资产则出现了大面积的调整,特别是以各行各业龙头为代表的白马股,股价普遍出现了大幅回撤,从而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以至于对“做大做强”这一普适性的商业原则也出现了争论和怀疑。
事实上,A股市场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开始变得更加丰富。2017年以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不断提高,以蓝筹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价格出现稳步上涨,A股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业绩确定性成为支撑股价上涨的核心要素,市场的投资风格完成了从炒“小”到做“大”的历史性切换。
资本市场投资风格的变化反映的其实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取向的变化。整体上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了历史,大幅降低了对各种概念化的风口资产未来的预期,因此市场的风险偏好也逐步转向了业绩确定性更高的核心资产。而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专精特新”战略的提出,一大批在细分领域具有专项竞争优势的小巨人公司也成为了市场追逐的热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做大做强”的商业逻辑发生了改变,而是其内在要求变得更加丰富。这意味着当下的中国企业,仅仅追求规模已经远远不够,企业需要建立在“做专做精”基础之上的“做强做大”。
新的历史阶段显然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从联想折戟创业板就可以看出,“贸工技”的拿来主义显然已经不适合时代和资本市场的要求。当下的中国科技企业,不仅需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敢于对外部卡位发起突围,敢于向产业链中的价值高地发起冲击。
从创业板到科创板,再从新三板到北交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资本市场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倾斜和扶持正在成为一项宏大的国家战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而当下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科技在国民经济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中国工业化走向更加广阔和纵深的发展。
配资头条有理由相信,有了国家的支持、资本的推动、社会的尊重以及青年的向往,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必将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甚至诺贝尔奖的名单上,未来也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名字。而中国经济,也将迈入科技引领未来的新发展阶段,从商业创新走向科技创新,从劳动密集走向智力密集,中国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在各个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路虽漫漫,行则必至,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平台观点